国际乒联(ITTF)近日完成对 2026 年伦敦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场地的全面考察,标志着这项百年赛事的筹备工作正式进入关键阶段。由国际乒联赛事总监巴尔特・维尔莫森(Bart Vermoesen)、赛事主管穆罕默德・埃尔多拉特利(Mohamed Eldawlaty)率领的考察团,在英格兰乒协及赛事组委会陪同下,对两座核心场馆进行了细致评估,并与多方就赛事运营细节展开深入讨论。
一、百年赛事回归起源地,双场馆配置凸显历史与现代交融
作为世乒赛百年华诞的东道主,伦敦将赛事选址于具有特殊意义的场馆组合:** 小组赛阶段(4 月 28 日至 5 月 1 日)在伊丽莎白女王奥林匹克公园的铜箱馆(Copper Box Arena)举行,这里曾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项目的比赛场地,见证过中国选手张继科、丁宁等名将的辉煌战绩。而淘汰赛阶段(5 月 2 日至 10 日)** 则移师至全球闻名的 OVO 温布利体育馆(OVO Arena Wembley),这座可容纳 1.2 万名观众的地标性建筑,不仅是英国音乐与体育的殿堂,更曾举办过 2019 年世乒赛单项赛等顶级赛事,其声学设计和观众视线布局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。

考察团特别指出,双场馆的选择既延续了乒乓球运动的历史脉络,又通过现代设施满足赛事需求。例如,铜箱馆的模块化设计可灵活调整场地布局,而温布利体育馆的穹顶结构能为转播提供 360 度无死角的拍摄视角,确保全球观众通过 4K/8K 信号清晰捕捉每一个击球细节。
二、技术评估覆盖全维度,细节把控彰显赛事标准
本次考察以技术运行、场地规划、赛事呈现三大板块为核心,重点检查了以下内容:
- 场地配置:根据国际乒联标准,比赛区域需满足长 14 米、宽 7 米、高 4 米的空间要求,挡板颜色需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以增强视觉识别度。两座场馆均采用符合最新环保标准的运动地胶,并配备可调节高度的球台,确保运动员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发挥。
- 灯光与转播:温布利体育馆的照明系统经过专项优化,垂直照度达到 2000 勒克斯(lux),色温控制在 5500K 左右,既避免眩光影响运动员视线,又能通过高清摄像机呈现球的飞行轨迹。铜箱馆则增设了临时转播塔,可同时支持 20 路以上的信号传输,满足全球媒体的报道需求。
- 运动员体验:考察团对训练馆的通风系统、更衣室的淋浴设施、医疗室的应急响应速度等细节进行了逐一核验。例如,温布利体育馆的运动员休息区配备了智能温控系统,可根据选手需求实时调整环境参数,而铜箱馆的训练场地与比赛场馆相邻,最大限度减少了选手的转场时间。
三、多方协作推进筹备,百年庆典融入文化基因
在与赛事组委会的工作会议中,国际乒联团队就物流保障、媒体策略、住宿接待等议题提出具体要求。例如,赛事期间将启用 “绿色物流通道”,确保器材运输零延误;媒体中心将提供多语种实时翻译服务,并设置专门的直播访谈区,提升赛事传播力。此外,双方还计划推出 “通向世锦赛之路”(Road to the Worlds)系列活动,通过纪录片、社区体验赛等形式,让伦敦市民提前感受乒乓球的魅力。
值得关注的是,伦敦申办时提出的文化融合方案已进入实施阶段。赛事期间,温布利体育馆周边将设立乒乓球主题艺术展,展示 1926 年首届世乒赛的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物;铜箱馆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则计划举办 “乒乓球嘉年华”,邀请市民参与互动游戏和球星见面会。英格兰乒协主席克莱尔・布雷加尔(Clare Breigal)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让乒乓球不仅是一项竞技运动,更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。”
四、历史使命与未来展望
2026 年世乒赛不仅是对百年历程的致敬,更是推动乒乓球全球化的新起点。国际乒联已确认,本届赛事将首次将参赛队伍扩大至 64 支,并通过 “外卡计划” 为更多新兴国家提供展示平台。此外,赛事还将引入 AI 裁判辅助系统,通过高速摄像头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升判罚准确性,这一技术革新预计将在淘汰赛阶段试点应用。
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・索林(Petra Sörling)在考察结束后表示:“伦敦的筹备工作展现了对乒乓球运动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。我们期待 2026 年 4 月,在这座孕育了世乒赛的城市,见证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、竞技与文化的体育盛典。” 随着场馆文件提交截止日期的临近,伦敦正以 “东道主 + 历史传承者” 的双重身份,稳步迈向这场意义非凡的百年之约。
米兰体育官网